#古籍里的歷史##頭條創作挑戰賽##趣味歷史文化##好書我來評#漢末三國時期最強武器,是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蛇矛,還是呂布的方天畫戟、典韋的八十斤雙鐵戟?
細看《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就會發現一個我們看來很有趣,三國名將卻很頭疼的現象:三國最強兵器原來是掌握在小兵手中,遇到小兵手持這種武器,即使勇悍如呂布關羽趙云,也會感受到生命威脅——不可硬抗,也很難逃脫。
這種三國最強兵器叫做弩,在強弩之下,曹操關羽周瑜差點丟命,常勝將軍趙云見了強弩,也不禁悲嘆:「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能讓趙云覺得性命不保的強弩有多厲害,我們看看《三國演義》中的九次大戰就明白了:曹操和關羽都至少吃了兩次虧,張郃也是死在強弩之下的,周瑜之死,也跟強弩有關。
熟悉秦漢歷史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強弩、環首刀、馬槊,是漢軍三大利器,匈奴騎兵最怕的就是漢軍強弩,李廣的孫子李陵要是弩箭沒有用盡,匈奴騎兵也奈何他不得。
強弩在《三國演義》中出現過數十次,射殺了無數兵將,咱們只挑比較重要的九場戰斗來說,第一場就是關羽被迫降曹的土山之戰——那一戰要不是有強弩攔路,關羽就突圍回下邳了:
「只聽得一聲炮響,左有徐晃,右有許褚,兩隊軍截住去路。關公奪路而走,兩邊伏兵排下硬弩百張,箭如飛蝗。關公不得過,勒兵再回,徐晃、許褚接住交戰。」
徐晃和許褚都攔不住關羽,但是兩邊有一百張強弩,關羽就沖不過去,這倒是很符合古代戰爭實際的:弩箭比弓箭力度大、射程遠、速度快、準確性高,基本相當于古代狙擊步槍,一般的鎧甲都防不住。
關羽之所以刮骨療毒,并不是被龐德一箭射中左臂,而是被曹仁手下的小兵用淬毒弩箭射傷的:「公自領兵四面攻打樊城,曹仁在敵樓上,見關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著綠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齊放箭。公急勒馬回時,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馬……華佗曰:‘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藥,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
’」
弩箭淬毒,在漢末三國時期十分常見,周瑜三十六歲就英年早逝,也是被曹仁部下用毒弩射傷的。
赤壁之戰后,周瑜親自帶兵來搶曹仁鎮守的荊州南郡,曹仁假裝敗給周泰,把周瑜引進甕城:「一聲梆子響,兩邊弓弩齊發,勢如驟雨。爭先入城的,都顛入陷坑內。周瑜急勒馬回時,被一弩箭,正射中左肋,翻身落馬。」
曹仁可能是曹營用毒第一高手,他先用毒弩射周瑜,后用毒弩射關羽,直接改寫了三國歷史——如果關羽不是臂傷未愈,就不會打不過徐晃,如果周瑜被毒氣攻心,可能就搶在劉備前面進取西川了。
關羽周瑜遇到毒弩,都丟了半條命,曹操也兩次在弩箭下吃了大虧。
在官渡之戰前期,袁軍的弩手比弓手還多,袁紹和曹操雙雄會,審配事先安排了一萬弩手、五千弓手,最后亂戰中曹操吃了大虧:
「審配見曹軍來沖陣,便令放起號炮:兩下萬弩并發,中軍內弓箭手一齊擁出陣前亂射。曹軍如何抵敵,望南急走。袁紹驅兵掩殺,曹軍大敗,盡退至官渡。」
官渡之戰后,曹操痛打落水狗被咬了一口,咬他的就是袁尚手下的弩手。
在冀州之戰中,曹操在占盡優勢的情況下差點丟了老命:「操將紅旗一招,張遼、徐晃兩路兵齊出亂殺,操自飛馬趕來,到吊橋邊,城中弩箭如雨,射中操盔,險透其頂。」
頭盔防護力極強,卻差點被弩箭洞穿,這可把曹操嚇壞了,他活捉審配后,還恨得咬牙切齒:「昨孤至城下,何城中弩箭之多耶?」
曹操的武功并不弱,而且很少親自沖鋒陷陣,能威脅到他生命的,可能就只有遠程狙擊兵器強弩了——如果袁尚射曹操用的是守城弩車,估計早就把曹操釘在地下了。漢中之戰魏延突襲曹操,如果用的是弩而不是弓,曹操丟的也肯定不止兩顆門牙,弩箭的箭鏃,一定會從曹操后脖頸子穿出。
關羽和曹操都兩次吃了弩箭的大虧,悍勇如馬超,在弩箭齊射之下,也摔成了滾地葫蘆:「操兵前后大至,虎衛軍當先,亂箭夾射馬超。超以槍撥之,矢皆紛紛落地。超獨在陣中沖突,卻被暗弩射倒坐下馬,馬超墮于地上。」
許褚的虎衛軍亂箭齊發,也奈何馬超不得,但是強弩一上場,戰局馬上改觀,最后馬超兵將被殺得只剩下三十多個,馬超也從此一蹶不振,只能先投張魯后降劉備,從一方諸侯變成了寄人籬下的受氣包。
漢軍強弩跟后世復原的諸葛連弩有很大不同,諸葛連弩更像自衛手槍,其形制和殺傷力,可能來自諸葛亮從南中部落學來的連發和淬毒——諸葛亮南征孟獲,就吃了淬毒連弩的大虧。
當年諸葛亮令趙云魏延進攻朵思大王守把的三江城,第一次領教了連弩的威力:「原來洞中之人,多習弓弩,一弩齊發十矢,箭頭上皆用毒藥,但有中箭者,皮肉皆爛,見五臟而死。」
諸葛亮南征之后,改進了部落連弩,形成了他有半個專利的諸葛連弩,張郃之所以被射中膝蓋丟命,極有可能是諸葛亮很不厚道地在弩箭上淬了毒。
木門道中,諸葛亮設計原本想一舉滅掉司馬家父子三人,卻沒想到司馬懿這老狐貍把張郃派出來送死此:「忽一聲梆子響,兩下萬弩齊發,將張郃并百余個部將,皆射死于木門道中。后人有詩曰:伏弩齊飛萬點星,木門道上射雄兵。至今劍閣行人過,猶說軍師舊日名。」
別說是趙云的手下敗將張郃,就是常勝將軍趙云趙子龍,也曾在強弩之下認為自己十死無生——趙云被夏侯楙差點圍殺,就是電影《見龍卸甲》的歷史事件原型。
夏侯楙雖然被很多人藐視,但是有強弩在手的夏侯楙,還真不好對付:「夏侯楙在山上指揮三軍,趙云投東則望東指,投西則望西指,因此趙云不能突圍……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馬皆不能向前。云仰天嘆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曹操、關羽四次被強弩擊敗,馬超也被強弩撂倒戰馬,周瑜張郃都直接或間接死于毒弩之下,就連諸葛亮也曾在南方部落的淬毒連弩面前一籌莫展,長坂坡大殺四方的趙云,被強弩圍困,也認為自己難逃此劫。
這九次戰斗,讓我們見識到了古代強弩的威力,熟悉冷兵器的讀者諸君,對弓、弩的不同殺傷力,肯定有更深刻的理解:據您所知,還有哪些古代名將命喪強弩之下?哪一個朝代的盔甲,能抗住強弩的攢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