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挺過難關,在美國的制裁下,用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值得國家和民族的信賴,是當之無愧的國企招牌。
然華為跟國人開心了,曾和華為有過親密合作的偉創力,卻隨著華為的崛起,跌落云端。
偉創力曾是華為非常重要的親密伙伴,在華為發展道路上,給予了很大的技術和業務陪伴。
華為很感激偉創力,對偉創力的態度,一直都是精誠合作,互惠雙贏。如果沒有意外,華為跟偉創力應該會長期合作下去。
但意外終究還是來了,由于華為業務和技術屢創新高,美國那邊坐不住了。為了制約華為的發展,防止華為在西方做大,美國在技術和經濟領域對華為實施了制裁。
受到制裁的華為,雖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妥協,一個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想在世界上發展起來,不遇到困難和挑戰,都是不可能的。
面對美國的制裁,華為收攏實力,準備暫時「蟄伏」,跟美國來一場持久戰。
但不想,蟄伏起來的華為,還沒有來得及規劃好下一步的發展藍圖,就遭到了合作伙伴的背刺。
這個合作伙伴就是偉創力。面對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偉創力進行了一個利益得失評估之后,認為華為不可能在美國的制裁下,存活下來。
且偉創力跟美國關系錯綜復雜,在選擇跟華為合作得罪美國,和在和華為斷絕關討好美國的選擇上,偉創力毫不猶豫地做出了他們自認為正確的選擇。
在偉創力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做法并沒有錯,華為很難在美國的制裁下走出來。
且在失去了他們偉創力這個大合作商之后,華為的處境肯定會變得更加艱難,未來舉步維艱,對于彼時華為處境來說,并非夸張的說法。
事實證明,偉創力高看了他們在華為的價碼和地位,也小看了華為的潛力和沖勁。
在偉創力拒絕合作之后,華為迅速收到了比亞迪的邀請函,在經過一番友好洽談之后,華為和比亞迪達成了雙贏的合作關系。
至此,比亞迪也徹底替代了偉創力原來在華為的位置,且身為中國自主品牌,比亞迪對于華為的態度更為和善,合作起來,二者也更相得益彰,同力同贏。
這是偉創力和美國所未有預料的結局,美國也因此對偉創力頗有微詞,原本背地里給偉創力的合作項目,也收了回去。偉創力此次的討好美國行為,最終也以賠了夫人又折兵慘淡收場。
然而,這僅僅是偉創力走向衰弱的第一步。在拒絕跟華為合作之后,偉創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
他們訂單量突然出現巨大的滑坡,大量的員工開始離職,原有的訂單由于體量過小,并不能滿足他們的生存需求。
面對這樣的狀況,他們發現自己極度渴求像華為這樣的大企業合作,來消化他們的產品。
但覆水難收,此刻的華為,已經跟比亞迪進入了新的甜蜜期,對于曾經拋棄華為,去討好美國的偉創力。華為只能是表示理解,但并不會選擇原諒,更不可能在此刻放下跟比亞迪的合作,重新選擇他們偉創力。
在如今這個日新月異的商業環境,曾經作為60億巨頭的偉創力,看似高高在上,實則已經在慢慢走下坡路。
曾跟華為合作的時候,毫無疑問偉創力是驕傲自負的,他認為中國的企業,都是要舔著臉上門找他們合作,這也是他們敢為了討好美國,選擇斷供華為的主要原因,也是他們的底氣。
但現實卻【啪☆啪】打了他們的臉,在這個不是進步就是退步的時代,你再厲害,產品再好,也僅限于一時,後來者很快就能跟上來。
如果你不能保證精誠合作,給予合作者一個安心,真誠的合作生態,被淘汰,被拒絕都是常理中的事情。
畢竟你不是獨一無二,也不是非你不可。現在的中國企業里,有太多的可替代性。一味帶著所謂的傲慢和偏見,只會讓中國的企業對你產生間隙,從而喪失合作的可能性。
自身難保的偉創力,在看到華為在美國的制約下,依然創造出自主獨立的芯片,心中估計也是五味雜陳。
畢竟這本該是他們也能夠一起共享的盛宴,但是由于他們的鼠目寸光,放棄了在中國的大好局面。
對于偉創力當前的處境,也并沒有什麼值得可惜和遺憾的,這都是他們自己做出來的結果。
如果他們能夠不顧美國的制約,堅定跟華為精誠合作,那麼他們此刻在國內市場,肯定一片叫好聲,畢竟華為這樣的企業,除了產品品質值得國民信賴之外,他們的愛國精神和民族大義,都讓國人非常的敬佩和擁躉。
至于未來的偉創力該何去何從,如果他們還想在國內市場扎根生存,必須要收斂起他們的傲慢和偏見,用真誠來贏得信任。
且在對美國的態度上,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立場。畢竟總不能一邊賺著中國人的錢,一邊討好著美國,這種兩面派,注定很難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