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全國風起云涌,風雨已來。
一場席卷全國旋風很快就刮遍了整個北京城,連大街上老字號的店牌都成為頑固守舊的象征,直接被砸了。理發店的大鏡子也不準照,因為照鏡子是資產階級的臭毛病。
直到8月21日,作家老舍的房間里,還擺放著一些古董古玩,院子里還種著許多花。兒子舒乙和女兒舒雨在老舍身邊,舒雨很嚴肅地說:爸,快把您那些小玩意收起來吧。
誰知不等舒雨說完,老舍就斬釘截鐵、一字一字地蹦出來說:「不,我絕不收。」
房間里突然安靜下來,一切都沉默下來,氣氛逼人。
老舍接著絮絮叨叨地說:
「是誰給他們的權利?」
「歷史上,外國的文化運動(大革命),從來都是破壞文化的,文物遭到了大損害。」
他接著念叨:
「又要死人了」
「尤其是那些剛烈而又清白的人。」
談話后第三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三日,老舍被整被打。
八月二十四日早晨,老舍照常出門,可是再也沒有走回來,他把衣服、手杖、眼鏡都整整齊齊地擺在太平湖岸上,自己卻跳進了太平湖。
他成了歷史的殉難者,成了文化的殉難者,1978年,老舍恢復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他的墓碑上寫著:「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
這是他曾經說過的一句誓詞。
01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從開始到失敗,僅僅維持了103天,光緒皇帝就被囚禁在瀛台,而六君子被推上斷頭台,被劊子手血肉模糊地剁下了腦袋。
而來來往往的百姓看完熱鬧,就在期待著下一場熱鬧,譚嗣同在斷頭前說的那些話,早就被他們忘了。
到了年底,一個叫舒永壽的男人,還在皇城的某個角落值班,他的家里,妻子因生孩子流血過多而昏迷,一個肉嘟嘟的嬰兒被大姐抱在懷里。
母親醒來,看見她剛剛生下的孩子,實在也沒看出什麼特別的,這孩子天庭并不飽滿,地角也不甚方圓,兩耳不垂肩,小小的身體裹在破布里,但作母親的,她不求兒子大富大貴,只求他平安活著。
那一天,是臘月二十三,人稱小年,是人們送灶王爺升天的日子。
身為大兵的舒永壽值班回來,給這個孩子取名慶春,他就是後來的作家老舍。
一歲多的時候,八國聯軍進城了,逮著裹三寸金蓮的大姑娘,就要摸一把三寸金蓮,最后,皇帝跑了,太后跑了,可是大兵跑不了,舒永壽挺直腰板,拿起土槍,大難當頭,他反而熱血上涌,弟兄們全被打散了,舒永壽也是一身傷,命不久矣。
可是想到家里老小,他拼命往前爬,爬過棋盤街,爬過天安門,又爬到南長街,終于爬不動了。
還是一個親到舒家報的喪,家里連他的尸體也沒找到。父親走了,一歲多的老舍連他的樣子都記不住。
可是事情還沒完,「洋鬼子」入城,挨家挨戶地搜索財物雞鴨,滿城血光火焰,舒家被搜了兩次,亂世的人,能活著,都是幸運。
有一次,洋鬼子在家里搜索,大家都大氣不敢出,等到洋鬼子離開了,母親到處都在找慶春,最后發現他竟然睡著了。
姑媽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這小子是舒家的福星,興許是咱家祖墳真的冒青煙了。
大難不死,但活著還是艱難。
有時候外面打仗,火團落到院子里,到處燒,房子漸漸變得腐朽,每到大雨天,一家人總不敢睡覺,一直坐到天明,生怕睡著了房子忽然塌下來,全家同歸于盡。
一家人的生活,就靠母親給人家洗洗刷刷、縫縫補補支撐著,母親雙手成年都是鮮紅微腫,盡管這樣,掙來的錢卻只夠活下去,不夠溫飽,夏天吃的是鹽拌小蔥,冬天吃的是腌白菜。
最苦的時候,一點菜葉子和糧食一起放進酸豆汁里,熬成稀糊糊,一天三頓,就算飯了。
人想活的時候,再艱苦的日子,也打不倒想要活著的人。
而人不想活的時候,再享受的日子,也過不下去。
02
小時候的老舍,不愛說話,怕見生人,拿著一塊破布,就能默默玩半天。
家里吃餃子,總是素菜的,有時候看見別人家殺豬,有肉吃,老舍就天真地問:「媽,是一個肉丸的餃子好吃,還是咱家的菜餃子好吃?」
母親說:「用自己掙來的錢買面、割肉,餃子是自己捏的,就好吃,就吃得香,吃得硬氣。」
稍微大一點,老舍開始私塾,上學的錢,還是全家勒緊褲腰帶擠出來的,在私塾里,他也開始背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上了一些私塾,老舍轉入學堂,因為有私塾學習的底子,一考就考上三年級,他不喜歡算術、畫畫,但喜歡國文,作文也寫得不錯。
有次作文測評,老舍和同學約定考完去放風箏,老舍早早就完成了,可同學卻抓耳撓腮,不知道如何下筆,老舍悄悄地對同學說:我給你起個頭,快點交卷,咱們好去放風箏。
果然,有了開頭,同學很快就交卷了,兩人出去美美地玩了一通,過了幾天,老師點評作文,專門把同學那篇作文的開頭夸獎了一番。
國文老師這樣說老舍:「我在北京教書多年,慶春文章奇才奇思,時至今日,諸生作文無有出其右者。
」每天放學之后,他就和同學一起到小茶館去聽評講《小五義》或《施公案》,講書人到哪個茶館,他就跟到哪個茶館,久而久之,自己也練就了一雙鐵腿,對城里的茶館,更是熟悉。
老舍愛讀書,但是并不是什麼書都愛,他說:寧肯挨板子,也不說愛三字經和百家姓。
十二歲生日的時候,清朝完蛋了,民國建立了,可是舒家的日子,一樣難過。
看著為了生活辛苦勞累的母親,老舍在心里發誓「我一定要讓您過上好日子。」
後來,他念上了師范,因為師范不要錢。
窮人家的孩子,最先考慮的總是錢,老舍一生,都是這樣,做什麼事情,總是求一個穩當謹慎。
03
他上師范的那段日子,時局混亂不堪,但倒霉的都是百姓,老舍也越發關心時事,他時常與人辯論,發表演說。
年紀雖小,但是一開口總是不同凡響,壓倒對手。
他講話幽默,講著講著,連對手都跟著笑了起來。他讀書多,講話時又旁征博引,上到三皇五帝,下到黎民百姓,左邊希臘羅馬,右邊黃河長江,對手一聽,氣勢上就先輸了幾分。
四年后,老舍師范畢業,做了一個小學校長,那一年,他19歲。
他終于可以對母親說:
媽,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
當上校長以后,老舍開始將全部心血投入到教育當中,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每一個少年,都是孩子變成的。
人生來有男有女,有高有矮,這是造物主的杰作,老舍努力在做的是,讓這些孩子擁有靈魂,而不是成為魯迅先生筆下所謂看客的存在。
當五四運動的風席卷全球時,老舍還在勤勤懇懇地做著小學的校長,企圖改造著孩子們的靈魂,但他自己,也在被五四改變著,1919年,老舍20歲,已經干了兩年小學校長,又干了一段時間的勸學員。
由于政績不錯,不負孔孟圣明,也不負天地良心,當局看他治學有方,派他到江浙一帶考察教育。
一到杭州,他就去了岳飛廟。
南方考察一圈之后,教育考察得怎麼樣不知道,但是老舍自己,倒是多了許多不安,祖國的河山滿目瘡痍,祖國的人民流離失所。
他開始明白,報國不等于忠君。
另一方面,五四所倡導的東西,也影響了他,他以前讀書學習做校長,遵循的東西難免還會有一些老的習慣,五四讓他覺得,以前覺得對的,現在卻覺得不對了,他甚至敢懷疑孔圣人了。
出去轉了一圈,又開始懂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不該作禮教的奴隸」,「中國人也不該再做洋奴。」
有了這點認識,他也拿起了筆,當做手中的槍,開始寫東西了,但一開始只是偷偷寫小說,并沒有投稿。
總之,老舍成了一個「寫」家。
他一生最大的頭銜就是作家,可是在寫作上,老舍也「慫」,沒有年少輕狂,只有慢慢成長。
04
22歲的時候,老舍每個月的工資已經有一百多塊錢了,家里的生活也大大改觀。
有了錢,就看戲、逛公園、買煙抽、喝酒。
看戲還看出了癮,所以有時候也偷偷摸摸學幾下,待到喝酒半醉,就嚎上幾嗓子,好歹不知道,但是痛快是很痛快的。
除了不嫖,老舍幾乎啥都干了。
酒喝多了,煙抽多了,戲看多了,老舍病了,倒在家里起都起不來,還莫名其妙的掉頭髮,掉成一個大光頭,凡是出門,必定帶著帽子,帽子下面,空空如也。
病了一場,老舍開始檢討自己,那些嗜好必須要戒除,否則怕是小命不保。
1922年,22歲的老舍還成了一名受洗禮的基督徒。
沒多久,老舍就辭掉了自己身上的職位。
他決定告別過去,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舒舍予,意為舍棄自我,他創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以前他是偷偷摸摸的寫,現在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寫了,中國新文學的大門,也在向他敞開。
他說: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扛起兩個十字架,一個叫民主政治,一個叫國民福利。
這時候的老舍,一邊寫小說,一邊教書,一邊關注時局,同學們也愛這位幽默風趣的先生。
1924年,英國倫敦大學東方文學院想在中國招聘一名中文講師,青年老舍是基督徒,又會英語,意外被選中,他遠赴倫敦,和東方文學院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合同,年薪250磅。
在倫敦,老舍的室友是許地山,當時的老舍還沒想到自己要成為一名職業作家,但是許地山卻潛心于文學創作。
兩人一見面,他鄉遇故人,分外親熱。
兩人都寫作,而且造詣都不低,談話自然不會無話可說,許地山創作的熱情,也點燃了老舍靈魂中文學的火種,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五年時間,他大量閱讀,《浮士德》、《伊利亞特》、《奧德賽》、《神曲》,這些書滋養著他的靈魂,強烈地震撼著他的靈魂。
每一個作家,都少不了大量閱讀,有人是閱讀書籍,有人是閱讀生活。
05
許地山整日忙著去牛津上課,沒時間和老舍閑談,老舍有時候就灌唱片賺錢,也干些其他雜活。
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他開始想家。
思念一旦產生,便不能放下,于是他將思念寄托在文字里,《老張的哲學》這部長篇小說就一點一點累積起來了。
寫完的時候,老舍將《老張的哲學》給許地山念了一通,然后就寄給國內的鄭西諦(鄭澤鐸),小說被刊用,署名老舍。
拿到稿費的時候,老舍到中國飯館吃了一頓「雜碎」,犒賞三軍,犒問自己。
此后,又有了《趙子曰》、《二馬》等作品相繼發表。
老舍在國內是出名了,而且勢不可擋。
1929年,老舍離開倫敦,游覽歐洲大陸,他到了巴黎,轉了一圈之后,1930年1月,老舍回國了,他本想做一個職業作家,可是好友諄諄教導說:不要搞文學。
但老舍并沒有就此停止創作,而是一邊教書一邊創作,他成了齊魯大學的老師,也成了新文學的重要代表。
老舍回來的時候,26歲的胡絜青還在念書,可是她母親怕她因讀書耽誤了終身大事,恰巧老舍曾經的同學羅常培知道,就推薦了老舍,老太太一聽,對老舍滿意得很,就商量著讓兩人見面。
出國回來的老舍,已經三十多歲了,該結婚了,見了胡絜青,對這個姑娘的印象也不錯,一番相處下來,竟也心生愛意,就寫了一封表明心意的信給胡絜青。
兩人的關系,就這麼確定了。
他一直在等著胡絜青畢業,1931年,他說:「終于等到了。」
結婚后,老舍看著胡絜青說:「日后,家中許多事都要仰仗太太了,你受累了。」
胡絜青看著老舍說:日后,還請夫君多多關照。
06
婚后,老舍埋頭繼續創作他的《大明湖》,每天早上六點,他就坐在桌前,抽一支香煙,開始寫作。
他寫兩代婦女的悲慘命運,金錢和肉欲,情欲和愛情,在《大明湖》里,沒有幽默,他寫得嚴肅,決心要讓人們領略國破家亡的滋味。
寫到九點,三張稿子已經寫得滿滿的了,寫完之后,就澆花,散步,《大明湖》一天天豐滿起來,結局處,兩個主人公都跳了大明湖。
寫完后,他將小說寄給鄭澤鐸,可是鄭澤鐸回信說:
《小坡的生日》才登完不久,《大明湖》可以等一等,明年再等吧。
可是1932年1月二十八日,日本人向上海進攻,《大明湖》的手稿在戰火中毀于一旦。
《大明湖》毀了,老舍開始寫《貓城記》,并在《現代》雜志上連載。
老舍在文壇上的名聲越來越大,作品也越來越多。
1936年,老舍迎來寫作生涯的第十個年頭,他辭去了大學教授的教職,成為一名獨立自由的寫作者,他將《駱駝祥子》的寫作看成是他職業作家的第一炮。
他說,這一炮要是放響了,就可以放膽寫下去,要是放不響,就回去繼續教書。
在此之前,他是教書為主,寫作為輔。
《駱駝祥子》的寫作源于和一個朋友的閑談,一位朋友談他認識的一個車夫,自己買了車,又賣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最后還是受窮。
朋友接著說,有一個車夫被軍隊抓了去,哪知道,轉禍為福,他乘著軍隊移動之際,偷偷地牽回三匹駱駝回來。
于是,《駱駝祥子》里的祥子,就有了一個基本的形象,也是三起三落,最后自甘墮落窮困潦倒。
1937年1月,《駱駝祥子》開始連載,文學史上一個不朽的形象誕生了。
老舍也高興地說:「這是我最滿意的作品。
」因為祥子,老舍露出了笑容。
那一年,老舍37歲。
成為職業作家的第一炮響了,而且是一個沖天炮,和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共同撐起了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巔峰。
祥子的悲慘命運,落到現實里,就是一個個對現實無可奈何的小人物。
1937年11月,戰火蔓延到濟南,老舍只身離開了大明湖,從此,再也沒有回去,而悲劇,在他身上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07
1938年,很多文人忽然聚集到武漢,老舍天天都可以遇見新的文友,茅盾、郁達夫、胡風、郭沫若、豐子愷等一大堆人都在其中。
他們在籌辦文藝抗敵協會,老舍作為籌備委員之一。
3月27日,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漢口成立,周恩來在大會發表演說。
1938年4月1日,漢口報社發布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的宣言,老舍發表了著名的入會誓詞:
我是文藝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幾年來日日操練在書桌上與小凳之間,筆是槍,把熱血灑在紙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沒有大將的韜略,可是小卒該作的一切,我確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現在如是,希望將來也如是。
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贈給我一塊短碑,刻上: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
在隨后的選舉中,老舍意外以最高票當選協會理事,并被推選為協會總務會長。
1938年7月,漢口失守,協會也分崩離析,作為總務組長的老舍為保全協會總部,將文協理事會遷到重慶。
經費拮據,老舍就四處斡旋,支撐著那個危在旦夕的協會,擔任協會負責人,嚴重影響了老舍的文學創作,但是國家至上的情懷,卻被人稱道。
為了抗日救國,老舍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里面去,若國之不國,那麼夫也不夫,妻也不妻。
老舍沒有黨派之爭,他不是國民黨,也非共產黨,但是他將家國,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1944年元月,老舍開始創作《四世同堂》,他計劃兩年寫完這部長達百萬字的作品,可是到了年底,才寫了三十多萬字。
直到1948年,這部小說才創作完成。抗戰最艱苦的時候,日軍欲包圍重慶,重慶方面嘩然,紛紛準備再向西撤,向西康方向逃,友人蕭伯青問老舍:「您怎麼辦?」
他脫口而出:北面就是濤濤的嘉陵江,那里便是我的歸宿!
此話傳出后,有人問他是真是假,老舍一封信中說:
跳江之計是句實談,也是句實話。
這個做事情一直謹慎的老舍,骨頭一旦硬起來,卻硬得嚇人。
08
解放前夕,老舍還在美國訪問。
1949年10月13日,老舍在舊金山登船,啟程回國。
有人說,假如老舍留在美國,沒有那麼早就回國,可能就不會有他后面的悲劇,但老舍這樣的人,他是不會不回國的。
當他再次回到北京的時候,他離開北京已經十四年了,十四年來,他時時刻刻都想念這這片土地,他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
回到北京,老舍情不自禁地說:
我愛北京,我更愛今天的北京,她是多麼清潔、明亮、美麗。
一眼眶淚水,在眼里打滾。
回到祖國,全國文藝界都在歡迎老舍,老舍說:「我是愿意學習的,如果我還是能工作的話,我愿意參加一切有利于人民的工作。」
他這麼說,也確實就這麼去做,回國后,老舍寫了很多通俗的作品,也是因為這個——文學是為人民服務的,他成了真正的人民藝術家。
從1956年到1962年,老舍創作了話劇《茶館》、《西望長安》等將近10部,京劇《十五貫》、《青霞丹雪》,兒童歌劇《青蛙騎手》,長篇小說《正陽旗下》,可謂是文藝界的勞動模范。
1962年,由于國內斗爭尖銳,老舍停止了《正陽旗下》的寫作,孕育中的其他創作也打消了,老舍的創作,陷入長期的低迷時期。
但老舍一直沒有停筆,他寫一切可以寫的,只是那個時候,只要寫字,就有風險。
老舍在回憶中曾說,后悔沒有沒有聽朋友勸告,進入了文學界,臨到老了,還是會后悔,但是嘴上這麼說,手上卻還是不停地寫,像極了生活里的「慫人」 們,一邊后悔選了這份工作,一邊兢兢業業地干活。
09
1966年8月23日,老舍像往常一樣到市文聯上班,可是市文聯早已有一群年輕人嚴陣以待。
一時間,皮帶、拳頭、皮靴、唾沫,全都砸向老舍。
一位無知的少年向老舍提了幾個挑釁的問題,老舍做了實事求是的回答,可是在別人的眼里,這就是不認罪,等待他的,是更加嚴酷的毒打。
他們打人,還要人拿著牌子,寫著「現行反革命」,老舍決定,不再舉牌子。
他抬起了頭。
「低頭!舉起牌子來!「
老舍使足了力,將手中的牌子憤然朝地面扔去,牌子碰到了他面前的年輕人又落到了地上。
他的行為被看成公然反抗,外加死不悔改,老舍被那群瘋狂的人淹沒了。
老舍成了反革命分子。
毒打完了,他們還告訴老舍,第二天,必須舉著那塊寫著「現行反革命」
的牌子到市文聯報到。第二天,老舍按時出去,可是他卻走到了太平湖,從那里跳下去。
老舍死后,他的兒子舒乙和冰心聊天,冰心說:「我知道你爸,一定是跳河而死!」
舒乙問:「您怎麼知道?」
冰心說:「他的作品里全寫著呢,好人自盡的多,跳河的多。」
文人的骨氣,是可以忍受,也可以不忍受,古人說: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
文化人的硬氣就是,語硬,臨死不屈,語忍,百苦不怨。
巴金稱老舍是「中國知識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說他是「中國當代的人杰」,而朱光潛說:「據我接觸到的世界文學情報,全世界得到公認的中國新文學家也只有沈從文與老舍。」
10
香港導演胡金銓非常喜歡老舍,他看過老舍的400多部作品,還專門寫了一本書介紹老舍及其作品,可是胡金銓也把老舍稱為「北京慫人」
。他對「北京慫人」的定義是:
北京小市民的特點是本分,窩囊,有正義感……做事任勞任怨,但無進取心。歷來的造反、革命,都沒北京人的份兒,更不用說是叱咤風云了。往好里說是 ‘有修養’,其實就是沒出息。老舍在 ‘慫人’ 中算是出類拔萃的了。
在胡金銓看來,老舍之所以是「北京慫人」,是因為他就是在北京小市民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按照胡金銓的定義,老舍確實是「慫人」,他少年時得意,十幾歲就成為小學校長,後來受五四影響,有了寫作的沖動,但是他沒有直接辭職寫作,而是選擇以工作為主,寫作作為業余愛好。
一切以穩為主。
後來,在文藝界有了名氣,但是他自己一直不說自己是作家,而是稱自己為寫家,國外歸來之后,他想成為職業寫家,但是最終還是選擇穩當的方式,成為大學教授。
寫作的名聲越來越大,在決定成為職業作家后,還說如果《駱駝祥子》沒有一炮打響,就回去繼續教書。
他這一生,干事情沒有激進,都是穩穩當當的,可是在無端受辱面前,他以死維護著讀書人的氣節。
在生活中,可以慫,那是謹慎,那是穩妥。
在大事上,絕不慫,那是氣節,那是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