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1日上午,中國海警華陽艦正在執行南黃海海域的例行巡航任務,遇上了一群大概五六十頭偽虎鯨。
這些偽虎鯨一點都不怕人,似乎對艦艇十分好奇,大概有半小時的時間,它們都圍著艦艇不時躍出水面,向海警打招呼,一路「護送」海警巡航。
2023年11月27日,海警南沙巡航又遇到了一群偽虎鯨。
這次的偽虎鯨群規模很大,上百頭聚集在淺海處捕獵覓食,有些偽虎鯨游得太靠近岸邊,
有擱淺的危險。
海警執法員們發現了這一情況,立即駕駛工作艇慢慢接近偽虎鯨群,用聲音和水花引導它們遠離淺灘,回到安全的水域。
偽虎鯨們似乎也明白了海警的意圖,跟隨著工作艇的方向,重新回到深海。
偽虎鯨與我們的執法人員有來有回的「護送」,似乎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
可能是因為海警長期在這片海域巡航,偽虎鯨已經將他們當作了這片海洋的一份子,或者是執法人員所展現出來的尊重和愛護,贏得了偽虎鯨們的信任。
偽虎鯨是海豚科的一員,可以說它們是一種大海豚,智商也高,據說它的智商可以達到人類4歲左右小孩的水平。
它們記憶力很好,有類似人類的情感流露,心思單純對人友好,只有它們真的信任和喜歡人類,才會主動靠近人。
那麼問題來了,偽虎鯨到底是什麼動物?難道是假的虎鯨?
偽虎鯨名字的來源,是它們的頭骨和虎鯨很相似,而且體型也比較大,所以被人們誤認為是虎鯨的近親。
偽虎鯨和虎鯨的對比
但實際上,它們和虎鯨的關系并不太近,屬于海豚科的圓頭亞科,和領航鯨、短吻海豚等動物更親近。
它們的學名是Pseudorcacrassidens,意思是「厚齒假虎鯨」,因為它們的牙齒比其他海豚都要厚實,有利于捕食大型的獵物。
這個誤會的起源,要追溯到1843年。那一年,英格蘭斯坦福德附近的林肯郡沼澤出土了一個鯨類動物的頭骨,它來自12萬年前的海洋。
英國古生物學家和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將這個頭骨跟長鰭領航鯨、白鯨和里氏海豚的頭骨進行了比較,然后把它歸入了鼠海豚屬,并稱其為「厚齒鯨魚」。
1846年,動物學家約翰·愛德華·格雷認為這個「厚齒鯨魚」的頭骨跟虎鯨很相似,于是將其歸入了虎鯨屬,格雷當時認為這種虎鯨應該是已經滅絕了。
可是,他們都錯了。1861年8月,居然有一只真正的「厚齒鯨魚」擱淺到了丹麥基爾灣海岸,動物學家約翰內斯·西奧多·萊因哈特對這只擱淺「厚齒鯨魚」進行了研究。
沒曾想3個月后的11月,直接有一批「厚齒鯨魚」擱淺了!有了充足的樣本,萊因哈特最終確定「厚齒鯨魚」既不是鼠海豚,也不是虎鯨!
不過它的頭骨真的跟虎鯨頭骨很相似,不然就直接叫「偽虎鯨」算了!偽虎鯨的名字就這樣被確定了下來,其實與虎鯨完全不搭邊。
偽虎鯨的外貌,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長得像放大版的江豚」,但和江豚相比它們體型更大,體色更深。
它們身體呈流線型,全身均為黑色或深灰色,腹部有一些白色的斑紋。頭部是鈍圓錐形,沒有喙,上頜比下頜略微前突,有輕微的覆咬合。
它們的背鰭呈鐮刀狀,從背部中部突出,胸鰭呈尖形,尾鰭呈叉形。偽虎鯨的雄性體長一般可達3.7-6.1米,雌性為3.5-5米,體重在917-1842公斤,是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幾種之一。
偽虎鯨是非常資深的旅行家,除北冰洋外,世界各大海洋溫帶及熱帶海域都有它們的身影,而在我國,它們主要生活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的深海區域,但偶爾也會去淺水區域狩獵。據說,它們的潛水深度可以達到2000米。
每年冬季,是偽虎鯨集體遷徙的時間,據說,它們的遷徙主要目的居然是為了美白和促進皮膚新陳代謝,而到了夏季它們又會往更冷的海域前進,以免被紫外線傷害。
除此之外,它們很可能也會因為食物變化,人類影響等其他因素而改變活動范圍。偽虎鯨是一種適應能力非常強的動物,這也是它能夠遍布全球的原因。
而偽虎鯨的優點還不止這些,它們是海洋中的社交達人,不僅和自己的同類親密無間,還和其他海洋生物打成一片。它們的群體規模從幾只到上百只不等,有時還會和其他海豚或鯨類組成龐大的鯨群。
偽虎鯨對人類也很友好,有時會主動靠近人類,展示出親切的姿態。也會用翻滾、躍出水面等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偽虎鯨是一種感情非常豐富的生物,它們有可能一年四季都在交配,雄性一般在10-13歲,雌性在6-9歲時就開始逐漸性成熟。
它們的家族觀念很強,每個小群體都有約18個成員,包括各種年齡和性別段。它們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和緊密的聯系,會互相照顧和保護。
偽虎鯨家族屬于一夫多妻制,即一個雄性可以和多個雌[性.交]配,它們的交配行為很隨意
,有時會在水面上,有時會在水下,有時會在群體中,有時會在單獨的兩個個體之間。
而這個過程會非常迅速,只需要幾秒鐘,這種交配行為不一定是為了繁殖,有時也是為了增進親密感和社會地位。
雌性偽虎鯨的妊娠期在15~18個月,產仔數量很少,一般只有一只,很少有雙胞胎,再加上養育幼崽的時間,雌性需要間隔約為3-7年才能夠第二次生產。
年幼的小仔出生時,體長約為1.5-2米,體重約為80-100公斤,全身是黑色的,沒有白色的斑紋。
它們會在母親的身邊吃奶,直到2歲左右。
在這期間,幼仔會受到群體的保護,如果遇到危險,群體會圍繞著幼仔,用身體擋住敵人的攻擊。偽虎鯨的壽命很長,一般可以活到60歲左右。
當幼崽逐漸長大,會開始跟隨成年偽虎鯨進行狩獵。它們是一群有組織有紀律的高級掠食者,食物來源很豐富,包括各種大洋性的魷魚和魚類,甚至其他的小型鯨豚和鯨魚。
偽虎鯨的捕食技巧有很多,針對體型較小的鯡魚來說,它們會將鯡魚搟成一個密集的球狀,然后用尾巴猛的拍打魚群,至其昏迷,然后大快朵頤。
如果時一些大型魚類,它們會用牙齒咬住獵物的尾部或身體,用力拖拽到水下,并開始瘋狂搖晃,直到獵物的頭部和內臟被甩掉后才開始享用,有時它們還會用牙齒把魚的皮給剝掉
,只吃魚肉。這種處理方式在鯨豚類動物中很少見。
除此之外,偽虎鯨還會攻擊一些小鯨豚,用加速的力量來攻擊獵物的頭部和腹部,將其撞成重傷,再以家庭為單位,共同分食獵物。
當然,也有一些耍滑頭的家伙,會悄悄潛伏到漁民布下的漁網附近,伺機破壞漁網,偷食漁民捕獲的魚類。
偽虎鯨會互相分享美食,甚至會和其他海洋生物一起分享美食,比如海豚、鯨鯊、海龜等。 它們也會在捕食過程中展現出好奇和玩耍的心態,比如正準備捕食的美味,很可能下一秒就成為了互相互動玩伴。
是不是感覺偽虎鯨的操作很可愛?但就是這麼可愛的生物,現在卻面臨著許多問題。
比如說人們覺得它們總是偷取漁民的勞動成果,造成了非常大的經濟損失,于是開始了大規模的獵殺,在日本,偽虎鯨和漁業行為間的沖突升級,導致它們被直接殺害。并售賣其脂肪、皮膚、肉、骨等獲取高額回報。
或者因為海洋垃圾和日益嚴重的海洋環境問題,導致偽虎鯨吞下廢棄垃圾生病,最終喪命。還有就是水聲、船只、漁具等人為因素讓它們受到干擾或傷害。
而最讓人感到悲哀和可惜的就是偽虎鯨的集體擱淺。
1970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海岸,有近四百頭偽虎鯨同時擱淺,創下了歷史紀錄。1979年,在加拿大的歐斯海灣沙灘,有一百八十頭偽虎鯨集體擱淺,其中一百六十頭被救助成功。1980年,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北部的海岸,有一百三十五頭偽虎鯨集體擱淺,其中一百二十頭被救助成功。
集體擱淺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可能包括疾病、寄生蟲、導航錯誤、追逐獵物、逃避捕食者、避開人為干擾等等,但無論什麼原因,偽虎鯨集體「自盡」的現象也使得其數量驟減。
目前偽虎鯨已經被列為我國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一些國家和地區也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保護措施,例如禁止或限制捕獵、設立保護區、監測和救助擱淺個體、減少人為干擾等。 一些民間組織和志愿者也參與了偽虎鯨的保護工作,開展科普宣傳、研究調查、提供救助和醫療等。
偽虎鯨的保護問題是一個涉及多方面的復雜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為這些美麗的海洋生物創造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參考資料:海門東灶港海域現偽虎鯨群http://m.zgnt.net/content/2023-06/22/content_3189578.htm世界最可悲的動物,受人類摧殘主動選擇擱淺,智力如同小孩聰慧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32059265141196064&wfr=spider&for=pc海警南沙巡航偶遇上百頭偽虎鯨,是二級保護動物!什麼是偽虎鯨?https://mp.weixin.qq.com/s/vTMeBVeYSyRgycjlfuG4ig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