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明顯超標,人體健康會受到威脅,因此平時應該通過正確的方式來保持血糖穩定,只有血糖穩定控制,身體才會維持健康狀態,否則在血糖持續超標的過程中沒有重視,同樣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因此,我們應該提高警惕,及時了解身體的異常,一旦發生以下這2種現象時,需及時就醫,這可能是糖尿病即將來臨的信號。
如果身體有2處「發癢」,或在暗示血糖已經超標了,望知曉
1.耳朵發癢
如果你總是覺得自己耳朵發癢,一定不要不當回事,要及時地去醫院檢查檢查,看看是不是血糖值出現了問題。
可以說,耳朵癢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一個很好的信號。所以,可不要小看了耳朵癢,這是身體在向我們求救吶。
2.皮膚發癢
如果中老年人血糖偏高以後,就更容易出現皮膚發癢的情況。這是因為當人出汗的時候,這些糖分會隨著汗液排出體外,這會刺激皮膚。
皮膚表面的糖分增加,還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這無疑會增加皮膚感染的風險。有的糖尿病患者因為長期血糖控制得不好,所以容易發生周圍神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在早期的時候,主要的表現之一,就是皮膚瘙癢。
除了以上兩處地方發癢外,若身體出現4個變化,或許也是血糖偏高的表現
1.視力模糊
早期糖尿病的第二個癥狀是視力發生了變化,血糖升高時,微血管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損傷,眼神經也會受到牽連。糖尿病患者眼睛容易疲勞,視力急劇下降,看不清楚東西,站起來的時候眼前發黑。
2.腳部麻木
腳部麻木和疼痛是高血糖的明顯警告信號,因為我們偶爾會出現腳麻、痛的情況,所以很多高血糖患者都認為這是一個小問題。
而且這個癥狀太隱蔽,容易被我們忽視。但是如果經常出現腳部麻木、疼痛的情況,就要引起注意了,這可能意味著我們的血糖越來越高。
3.傷口癒合慢
如果手部的傷口,長時間沒有自然癒合,那就要留心了,這也是因為血糖過高,導致血液流通緩慢,血小板無法及時達到傷口,進行癒合工作,千萬不要小看這種情況,不僅要及時處理傷口,最好去檢查下自身血糖。
4.食慾變大
高血糖原本是為了人體血糖的正常分解,為了能夠彌補損失的話就需要多吃,可是高血糖患者往往是吃得越多,血糖越高,尿糖的損失也會增加,所以說飢餓感也會隨之增加,久而久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誘發高血糖的5個原因,看看你占了哪個?
1.高糖飲食
對于否認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糖飲食可能誘發高血糖。若長期飲食不合理,如大量攝入高糖飲料、油膩食物等,可能誘發高血糖合併酮癥酸中毒。
此類患者多為青年,查胰島功能衰竭,傾向于1型糖尿病,需要長期應用胰島素降糖治療。
2.久坐不動
久坐的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因為血管中的脂肪堆積太多,脂肪更容易阻塞心臟。運動是降低血糖的有力工具。糖友們一定要抓住機會,在日常生活中鍛鍊更多的肌肉和骨骼,攝入額外的糖和熱量,這樣可以使血糖更加穩定。
3.長期熬夜
道理其實很簡單,在本該休息的時間身體還處于活躍狀態,將增大胰島細胞的分
泌負擔,久之會使其損傷加重甚至凋亡,而且夜間血糖水平如果升高,將提升全天血糖的基線水平,24小時整體血糖將始終處于較高水平。
4.情緒激動
長期處于生氣、焦慮的情緒下,我們的身體會一直處于應激的狀態。交感神經長期保持興奮的狀態,會出現心跳加速、渾身發熱的癥狀,而這種情況會直接抑制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導致體內的血糖升高許多。
5.抽菸喝酒
吸菸有害健康,而且吸菸是誘發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喝酒對人體健康也是不好的,而且酒精類飲品熱量比較高,容易造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再者,喝酒也會導致酒精性肝病,引起神經系統損害,這些都不利于控制血糖。
高血糖吃什麼好?5種食物不妨常吃,或有助血糖穩定不「鬧騰」
1.秋葵
秋葵的降血糖功效也相當突出,所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不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從而可以包裹住其他食物產生的澱粉分子,免于被腸道內的澱粉酶分解,當澱粉的分解速度下降後,體內的血糖會隨之降低。
2.蕎麥
蕎麥是餐桌上的「三高」天敵,蕎麥富含蛋白質、脂肪和澱粉,同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產物和黃酮類等物質。蕎麥豐富的活性成分,能夠改善和預防糖尿液病、肥胖癥、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對心腦血管病癥和糖尿液病有特效。
3.苦瓜
對于高血糖患者來說,日常可常吃些苦瓜來控制血糖。因為曾有研究發現苦瓜中含有的苦瓜皂苷元素,有著非常明顯的降血糖的作用,而且還能刺激胰島素釋放。所以,高血糖患者若每天食用的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控糖效果。
4.山藥
山藥能有效的降低高血糖。這是因為山藥中的黏滑成分是由黏蛋白形成的,它能包裹腸內的其他食物,使得糖分被緩慢的吸收掉了。而且山藥還能抑制飯後血糖急劇上升的情況,同時還能避免胰島素分泌過剩的癥狀,這樣就讓血糖得到了較好的控制。
5.洋蔥
洋蔥含有氣味物質硫醇、二硫化物、三硫化物、多種胺基酸等,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能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抗炎、平喘等,還有較好的降血糖作用。洋蔥可生食或炒食。
如果在治療過程中有任何不適,要及時諮詢醫生,不要害怕去醫院,有很多人會害怕看醫生,這樣會導致小問題拖成大問題,所以千萬不要害怕去看醫生。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