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家庭环境,不一样的父母,塑造出来的孩子性格千差万别。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决定孩子个性品质的基调。
有孩子的家长肯定会有这种头疼的情况:只要孩子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拿到手,如果拿不到,情绪就会瞬间爆发,要不哭着发脾气,要不躺到地上相威胁。
面对分分钟爆掉的娃,家长处理方式不同,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
1、让孩子继续哭,不理不睬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哭,就让他继续哭,哭够了自然就会停止下来。但实际情况是,这种被放任不管的孩子,哭的时间会更长,情绪也逐渐从悲伤逐渐转移为愤怒,最终转变为对家长的恨。
长期被冷漠对待的孩子,容易形成两种人格:要么过早懂事,形成讨好型人格;要么不会控制情绪,易爆易怒,无论哪种,都令人心疼。
2、拽起来打一顿
家长有时候受不了孩子的大哭,往往也会歇斯底里的说:够了,不要再哭了,再哭我就揍你了!或者"有什么好委屈的,再哭,我就把你这个东西扔了",这种威胁式的方法,可能当下有用,但他会极大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如果经常以控制和威胁来应对孩子,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孩子不听指挥,大哭大闹,家长会觉得很丢脸,往往会把这种怒气撒到孩子身上,但其实这种激烈的方式除了发泄大人的愤怒情绪外,并无任何益处,反而会助长孩子的脾气。
3、孩子哭闹,家长立马妥协
孩子一哭闹,家长立刻满足孩子的需求,这很容易让孩子掌握家长的"命脉",以后稍不满意,就会坐地打滚,家长更难控制。之后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溺爱孩子的现象。
1.确定孩子的需要
他的行为向你传递了什么信息?是需要做出一件事情的结果,又或者是需要父母的一个拥抱?从孩子的表现中解读出行为密码,需要父母耐心的、温柔的沟通,有时甚至是小段时间的等待。当孩子的需求被父母看见,委屈也就减少了很多,同时,父母也能"对症下药",避免一场情绪大爆发。
2. 同理心
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他想诉说什么。
对孩子而言,能够尊重和理解他的想法,是至关重要的。
3.鼓励孩子表达感受
可以尝试引导他说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把情绪表达出来。一旦感受被说出来,情绪很快就得到了缓解,孩子会逐渐趋于平静。
要多鼓励孩子表达感受,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调整负性情绪,也是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发展情商的开始。
4.立场坚定
面对孩子胡乱发脾气,家长的立场要坚定,不管孩子什么表现,父母的立场要坚定,不妥协,不贬低。不能因为孩子发脾气,就降低了自己的红线,允许孩子为所欲为!也不能因为孩子发脾气,就开始贬损孩子的性格和人格。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千万别忘记送给孩子两件礼物:爱+规矩,这能让他成长得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