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人物,竟然禍害漢朝幾十年,這個人叫中行說,中行是復姓,說讀作yue。為了方便行文,以下的「說」字用「悅」代替。雖然這個人的名氣不大,但絲毫不影響他的破壞力。中行悅對漢朝恨之入骨,經常慫恿匈奴大軍南下劫掠,漢朝邊境軍民深受其害。這中行悅到底有什麼來頭,為什麼偏偏跟漢朝過不去?
中行悅原本是燕地人,妥妥的漢朝人士,曾經在后宮擔任一名宦官。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宦官不一定就是太監。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中行悅來到匈奴,他背叛了祖國,當了一名無恥的漢奸。有人說他是漢奸的鼻祖,這種說法是錯的,之前投降匈奴的韓王信、盧綰等人不也是漢奸嘛!
公元前174年,這時候是漢文帝時期,草原一代雄主冒頓單于去世,他的兒子稽粥繼位,稱為老上單于。由于匈奴新單于繼位,漢朝政府繼續履行和親政策,因而指派一名翁主去匈奴和親,并且派中行悅輔佐翁主,讓他跟著陪嫁去匈奴。
匈奴可是個苦寒之地,與中原地理環境截然不同,那里有大片的戈壁、荒原與沙漠,環境非常惡劣,是一個連駱駝都想逃離的地方。當這個陪嫁任務,交到中行悅的手里時,他腦袋都大了,立刻表示拒絕,他才不愿意往火坑里跳,去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待一輩子。
然而中行悅拒絕無效,漢朝政府就認定他了,硬是強迫他去。畢竟皇命難違,不去也得去,去也得去,不然就是死路一條。中行悅心里暗暗發誓:「你漢朝不仁休怪我不義,將來以后我一定要禍害漢朝」!于是,中行悅以和親陪嫁的方式,來到了匈奴。
中行悅來到匈奴,立刻就向老上單于投降,并且還得到老上單于的信任,因此他成為匈奴王朝了解漢朝的窗口。漢朝的風土人情、人文趣事,甚至軍事部署,中行悅全都透露給了匈奴大單于。從此之后,中行悅這個大漢奸,屢次勸說匈奴大軍攻擊漢朝邊境,這給漢朝軍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當時,中行悅發現老上單于非常喜歡漢朝的絲織品和食品,他覺得匈奴人一旦喜歡讓人墮落的東西,并不是什麼好事,于是他對老上單于說:「咱們匈奴的人口,說實話還不如漢朝的一個大郡人口多,然而我們卻是漢朝的強敵,原因就在于我們的風俗與漢朝不同。現在單于喜愛漢朝的東西,這樣下去遲早會被漢朝同化的。漢朝只要拿出十分之二的東西,匈奴就會被漢朝收買過去,到那時候可就全完蛋了」。
老上單于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于是詢問中行悅怎麼辦。中行悅回答說:「這個好辦,讓人穿上漢朝的絲綢衣裳,然后在荊棘叢中穿梭,衣服褲子都會被刮的稀巴爛,這樣才能證明絲織品不如用獸毛制成的衣服實用。把得到的漢朝食物統統扔掉,以證明不如我們的奶酪美味可口」。
老上單于對中行悅說的話言聽計從,全都照做。
此外,中行悅還恬不知恥當起了老師,教單于身邊的侍從人員學習文字,以用來統計匈奴的人口和牲畜數量,大大提高了匈奴的統治力和辦事效率。在中行悅的教導下,匈奴寫給漢朝所用的書信木牘以及封印,規格全都加大加寬,而且書信的開頭必須寫上「天地所生,日月所置的匈奴大單于」。必須從規格和語言上,都得壓漢朝一頭。
有一次,漢朝使者笑話匈奴人野蠻不講禮儀,于是中行悅回懟道:「你們懂什麼?匈奴的法律簡單明了容易實行,而且君臣之間坦誠相待,因此可以維持長久。匈奴的倫常雖亂,但必定選宗族的子孫來擔任領袖,哪像你們漢朝為了皇位,爭的頭破血流。你們這些土鱉,喋喋不休煩不煩?你們奉命給匈奴送來絲綢衣裳和美酒食物,完成任務就行了,何必說這麼多!倘若送給匈奴的物質數量足、質量好還著罷了,如若送的物質數量不足、質量低劣,看我們匈奴鐵騎怎麼收拾你們」!
中行悅的口才還是不錯的,懟得漢朝使者啞口無言,落荒而逃,然而漢朝卻對這個漢奸卻束手無策。這時候,漢朝還不具備與匈奴全面開戰的實力,如果是衛青、霍去病時代,一定會讓中行悅以及匈奴付出代價的。#歷史人物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