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最近幾年一直在將位于中國的產能轉移到印度、東南亞等地區,并且還在刻意的減少蘋果供應鏈當中中國廠商的數量,多次無理由將大量的中國供應商踢出蘋果供應鏈。這并非是因為蘋果公司不知道中國供應鏈對于蘋果的重要性,恰恰相反,蘋果就是因為知道中國供應鏈的重要性,所以才執意要這麼做。
自從華為被美國列入到實體清單當中,被美國斷供電子元器件和芯片供應,并且遭到了美國的四輪制裁之后。中國就有不少網友都認為應該要對美國進行對等反制,也對蘋果進行禁售和制裁。
甚至倪光南院士也曾警告美國:如果不放開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限制和制裁,停止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霸凌行為,那麼中國將有可能對蘋果、高通等美國企業進行對等反制。
對于蘋果而言,大量的產能都集中于中國大陸,蘋果供應鏈當中中國供應商的數量也超過了一半,如果不改變這種對中國產能十分依賴的現狀,那麼一旦中國針對蘋果展開制裁,那麼蘋果將會面臨十分嚴峻的后果。
不僅如此,拜登團隊也一直在推動中美之間的脫鉤斷鏈,要求蘋果、惠普等美國電子產品廠商將產業鏈轉移出中國,轉移到印度、東南亞等地區。出于多方面的考慮,庫克也自然而然的選擇將蘋果的產能轉移到印度。
更何況,印度方面一直想要打造本國的制造業,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制造業中心,甚至還在2014年的時候提出了印度制造計劃。對于蘋果將產能轉移到印度這種行為,莫迪自然也十分的歡迎,不僅給了蘋果不少的優惠政策,還各種大開綠燈。
因此庫克和莫迪可以說一下子就看對眼了,在這種情況之下,蘋果將產能轉移到印度的行為其實也很好理解了,更何況蘋果還是帶著核心代工廠緯創、富士康等一起轉移到印度的也算是給了庫克一點底氣。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蘋果轉移產能到印度只能說是一步錯棋,印度制造用數據和事實擊碎了庫克的幻想,也讓庫克明白了蘋果目前還真擺脫不了對中國制造業和中國產能的依賴。
前一段時間蘋果的市值在幾天之內暴跌了2000億美元左右,庫克原本以為iPhone15發布之后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可實際情況是iPhone15發布會之后的24小時之后,蘋果市值再次暴跌500億美元,可以說和之前的高通也算是難兄難弟了。
最讓庫克沒有想到的不是市場對于iPhone15的冷淡態度,而是印度生產出來的iPhone15的糟糕表現。印度生產的iPhone15被曝出合格率低于70%,在歐洲對iPhone15一百部手機的檢測當中,合格率僅有34%。這個數據可以說一下子就讓消費者對iPhone15充滿了懷疑和不滿。
不僅如此,一位拆機博主在十萬人面前拆開了四部iPhone15,其中竟然存在一些問題是直接肉眼可見的,例如有點攝像頭上面具有多達十多粒的灰塵,甚至主板等核心部件上也有灰塵的存在。
毫無疑問這種情況直接引爆了消費者的不滿,畢竟中國代工生產的,哪怕是千元級別的手機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了挽回聲譽,蘋果公司在高層連夜開會決定之后表示:將會把中國生產的iPhone15手機銷售往歐洲以及其他國際大區,印度生產的iPhone15手機將會在中國銷售。
這種情況毫無疑問是拆東墻補西墻,不過也能夠證明蘋果公司的無可奈何,畢竟印度生產的iPhone15占比已經達到了7%,蘋果公司不可能全部銷毀,也不可能重新進行檢測。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在中國市場上蘋果的口碑已經是一跌再跌了。
其實這種情況也早有預兆,早在之前印度廠商代工生產的iPhone手機外殼就被曝出良品率僅有50%,而且負責代工的也不是什麼小工廠,而是印度十分有名的塔塔集團。
從這件事就能夠看出,蘋果將產業鏈轉移到印度顯然是出現問題了。
蘋果曾經很囂張的表示,哪怕印度再差也絕對不回中國,可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蘋果囂張的話語這麼快就被打臉,制裁會來得這麼快。只不過蘋果現在估計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了,想要將產能轉移回中國大陸,恐怕沒有那麼簡單了,更何況在印度已經投資了那麼多的資金,庫克估計要難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