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荷三方的芯片協議,像是一只「黑手」伸向了很多的企業。其中涉及到更多的自然是大陸市場上的客戶,盡管他們一直對大陸市場的指向性避而不談,但是從市場環境來看,這就是一場聯手「圍剿」大陸半導體的行動。
只不過,按照現在的局面來說,「圍剿」大陸半導體的行動基本宣告了失敗。誠如美媒所言:華為尖端芯片的出現,已經說明了美國技術限制并沒有太大的作用。相反,還迫使大陸半導體以更加難以阻擋的速度在發展。那麼,在這一場所謂的圍剿行動中,真的沒有被「圍剿」的對象嗎?并不盡然。
如今,被「圍剿」的對象正式露面了。
韓媒提到,韓國每個月對外出口芯片受到損失的主要集中都是在大陸市場上,前幾個月甚至一度損失超過了40%。就連韓國標志性的三星電子,在今年第二季度的營收也僅在60萬億韓元,約為3200億,同比減少22.28%。而三星這樣的大企業面臨下滑的時候,韓國整體半導體的芯片發展也急劇下滑,據悉已經連續13個月出現了下滑。為此,韓國當地不得不提及「救市」的計劃。
但這都還不夠,韓企三星和SK海力士還面臨著豁免期馬上就要到期,卻無法獲得美國進一步承諾的態度。據消息顯示,韓國半導體高層已經開始尋求老美盡快就豁免期給出答案。但韓媒各界并不看好,他們認為在當下他們重心放在華為芯片的階段中,對是否給韓企延長豁免期并不上心,更何況現在他們對大陸半導體的管控態度相對強硬,要他們松口比登天還難。
總之在芯片四方聯盟、芯片三方協議等的背景下,韓國半導體才是那個真正被「圍剿」的對象。而這一點,他們現在也有了清楚的認知。
事實上,早在一開始就有分析人士分析過美國的芯片制裁行動本就是「一石二鳥」的操作。
表面看上去,這是在對大陸半導體下手。然而,中國市場本來就是全球半導體的重要參與者,很多國家的半導體出口都需要依托大陸這個龐大的市場體量。一旦損失了這個市場,他們自身的半導體也將受到打擊。
而不湊巧的是,韓國半導體在過去張忠謀的口中一直比較看好。相當于說,在半導體強國中韓國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角色。所以,把大陸市場拖下水,韓國半導體也好過不到哪里去。
只是,他們在龐大的市場體量以及「關鍵核心技術依賴外部」的選擇中,選了后者。可結果又怎麼樣呢?大陸市場上的份額不斷被削弱,本身的半導體營收不斷下降,
而他們就連所謂的依托美技術的背景,還需要尋求美方再一次給予豁免期。稍有不慎,他們連「美技術」依賴的路也要被切斷。相反,我們卻已經跳出了包圍圈,開始新的路途了。
當然,韓國半導體不可能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在美半導體初衷就是為了保障自身技術霸權主義的背景下,下一個被「圍剿」的角色也同樣會出現在他們的盟友團隊中。對此,你們是如何看待這個事情的呢?歡迎對此進行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