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遇到人生低谷期該怎麼度過?」
有個高贊答案:
「就像荒地里的野草,被千百般蹂躪踐踏而不死,活著,靜待時機,他日重入戰場。」
人生的路,有晴空萬里,也有烏云密布。人生沒有坦途,每走一步都需要我們竭盡所能。
如果你正身處低谷,覺得人生一片晦暗的話,不妨記住這幾句話,讓你走出困頓,有繼續前行的勇氣。
來源:全景視覺
每一個笑容背后,都曾有過悲傷
楊絳先生說: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
」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每個人的笑容背后,都曾有過悲傷。
在《幕后》這本書里,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個叫二軍的中年人,小時候家里很窮,為了改變家境,他早早就開始賺錢。
大學的時候,倒賣東西;畢業后,不甘心在廠子里拿微薄的薪水,又考了兩年研。
結果考研沒考上,卻意外發現辦考研班可以賺錢。
于是,他聯合幾個朋友一起,東拼西湊了十萬塊,把考研班辦得風生水起。
二軍還清了外債,也在北京買了房,成了眾人眼里的成功人士。
為了扮演好「好老闆」這個角色,他常常帶著員工去旅行,揮金如土。當然,他也成了員工心里最好的老闆。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公司的年終演講上和學員大打出手。
他的情緒崩潰了,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也沒有人見過他的這一面:情緒極端,暴躁異常。
去醫院檢查后,醫生說他有很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果不積極配合治療,很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成年后,我們似乎都學會了偽裝,去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在崩潰中默默自愈。
就像余華說的:「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把心掏出來,自己縫縫補補,然后一覺醒來,又是信心滿滿。
」
那些此時開懷大笑的人,也曾經歷過他們的至暗時刻。我們都在忙著和世界對抗,沒有誰會不帶傷。
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不一樣,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后,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
在這無人問津的日子里,傷心了,就自己安慰自己,痛苦了,就自己開導自己。
余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做自己的英雄,無需成為誰的光,活成自己期待的樣子就好。
來源:全景視覺
今生你的使命,是讓自己幸福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小女孩的媽媽問道:「你覺得快樂重要嗎?」
小女孩想了想,回答說:「不重要!」
媽媽瞪大眼睛,驚訝地問道:「你為什麼覺得快樂不重要呢?」
女孩回答說:「因為每一種情緒都很重要。」
聽完女孩的回答,媽媽愣了一下。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放不下。每一種苦都會讓我們離幸福更遠一些。
楊絳曾在文章《窗簾》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女孩夏洛特受到了詛咒:她吃喝無憂,每天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唯一的代價就是不能離開屋子。
有一次,她不小心拉開了窗簾,透過窗戶,看到外面的人嬉笑、歡鬧,外面的世界似乎精彩異常。
自那之后,她每天都魂不守舍,時不時往窗外看去。
看著其他人自由自在的樣子,她羨慕不已,回頭看看自己的處境,不免一陣失落。
有一天,女孩終于鼓起勇氣,不顧詛咒逃出了房間。
出了門后,她發現那些自由自在的人,那些之前在她看來是無比快樂的事情,只不過是人們為了生計不得不疲于奔命。
外面很多人沒有吃的東西、沒有住的地方,他們并不像自己認為的那麼幸福。
有人注意到了她,聽聞她是被詛咒的女孩,羨慕道:
「你的命真好啊,從來不用工作,每天都能休息,做自己喜歡的事。」
女孩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厭倦的生活,在別人看來也是一種幸福。
幸福不是在于擁有什麼,而是要懂得知足。我們擁有的一切,或許恰恰是別人夢寐以求的。
素黑說:「磨煉細心,簡單知足,自信自愛,不多添垃圾和麻煩,在生活細節上提高要求和創意。這樣慢慢愛,靜靜活,夠美好了。」
追尋和別人過同樣的生活,是過不好這一生的。
幸福感或許從來不存在于你追求的事物中,它根植于你的內心,存在于那份付出的過程里。它需要你付出時間和耐心,去慢慢領略。
來源:全景視覺
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人間失格》里有這麼一句話:「在所謂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視為真理的, 只有這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
那些我們曾經以為過不去的傷痛,有一天回頭看看,發現不過如此。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作者J.K.羅琳曾經歷過一段晦暗的時光。
J.K.羅琳很小就喜歡寫作,但還是在母親的建議下,選擇從事自己不喜歡的文秘工作。
誰知,厄運悄悄降臨,她的母親患上了嚴重的「硬化癥」,令人絕望的事,這種病在當時無藥可醫。一段時間之后,母親去世,這件事對她打擊很大。
不久之后,她認識了一個名叫喬治·阿朗特斯的男生,交往幾個月就和他步入婚姻的殿堂。
可是,婚后的生活,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美好。喬治不想找工作,而她的微薄的薪水只夠維持基本生活。
矛盾的激化在女兒杰西卡出生后。
他們常常為了錢爭吵,而喬治給出的理由出奇一致。每當羅琳勸他去工作賺錢時,他都會暴跳如雷:「你是在懷疑我的能力嗎?只要有好機會,我一定可以賺大錢!」
壓倒這段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喬治在爭吵時動手。在一個寒冷的雪夜,喬治動手打了她,并把她反鎖在門外。
她終于下定決心結束這段關系,第二天便帶著女兒,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這個讓她傷心的地方。
她選擇回到故鄉。由于找不到工作,她曾靠領取政府的救濟金生活,在那段晦暗的日子里,她像大多數人一樣,消沉了很久。
很多時候,她獨自在家一遍遍回想著母親去世、父親再婚,自己悲慘的婚姻和經濟狀況,種種痛苦像巨大的漩渦,幾乎將她溺斃其中。
幸好,書和女兒拯救了她。
她把這段經歷寫進了她的小說里,創造出了「攝魂怪」這個恐怖生物,專靠吸食他人的快樂而生。
為了生活,她先是去應聘實習教師,後來又考上教師資格證。她的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也在這時候,成功完成。
她找到幾家出版商的聯系方式,在經歷了一段坎坷的投稿之路后,終于有人愿意出版她的書。這一年她32歲。
後來,她嫁給麻醉學者尼爾·默里,又生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家庭美滿,生活幸福。
J.K.羅琳創造的魔法世界讓無數人沉浸其中,獲得歡樂與信念,然后在這一切榮耀到來之前,她孤獨地走了很遠的路。
魯迅先生先生說:「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只有勇敢追求自己渴望的一切,對命運說不的人,才有可能實現理想。
心理學家墨菲曾經說過:「我們人人都是自己命運的預言家。」
你相信什麼,你的未來就會發生什麼。未來的路,我們無法預料到會遇到什麼,但一定會因為你的努力和信念,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改變。
人生沒有所謂的命中注定,只有相信一切都在慢慢變好,心向陽光,才能收獲一路芬芳。
來源:全景視覺
曼德拉在《漫漫自由路》中寫道:
「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于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后總能再度升起。我欣賞這種有彈性的生命狀態,快樂地經歷風雨,笑對人生。」
正視自己的傷痛,不去逃避和壓抑自己的情緒,只有不去逃避,才能找到治愈自己的良方。
讓自己幸福,沉下心來,慢慢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相信一切都在變好,身處低谷,生活依舊可以充滿希望。
余生,愿你放平心態,在人生艱難處暗暗蓄力,邂逅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