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代表著封建王朝黑暗的一部分,是社會的最底層,即便是普通的平民,對他們也是嗤之以鼻,不愿正眼相看的。
大多數的太監一出場就是奸佞,也有少部分人沒有被這個身份限制,反而做出一番功績。如大家熟悉的鄭和,以七次下西洋的壯舉,被稱為明朝第一航海家。
還有一些人,即便掌握滔天權勢,也從來沒有改變初心。如陳矩,是明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提督東廠,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
陳矩生前深受皇帝信任,長期代為處理國事,因一生兢兢業業處理政務,從不徇私枉法,受到文臣認可,死后扶棺相送。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后代前去拜祭。
入宮為太監是古代窮苦百姓一個活著的途徑,有些家庭養活不了孩子的時候,就會想辦法將孩子送進宮去。
特別是到了明朝,因為朱元璋取消丞相制度的原因,太監實際上成為皇帝與大臣之間的交流通道,一定程度上掌握著實權。
9歲的陳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入宮的,從小家境的貧寒讓他比同齡人更加懂事,他明白,這樣的出路已經算是好的。
如果是奴仆,那就只能每天做著伺候人的工作,但是太監不一樣,有機會讀書學習,成為實際上的掌權者。
不知道陳矩是單純的運氣好,還是他的聰慧機敏被人賞識,他一進宮就被分到了大名鼎鼎的司禮監,前途一片光明。
司禮監在宮中擔負著重要的職責,需要做批閱和發布詔書的工作,可以說是皇帝與大臣之間溝通的橋梁。
而且陳矩還碰到一個好師傅——高忠,他教給陳矩的不止有知識和辦事的能力,更是心懷家國天下的品德。
陳矩在高忠的教導下,整日沉迷讀書,不斷學習,打磨自己的能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做出一番事業。
高忠的言傳身教對陳矩影響頗深,有一次外族來犯,就是高忠率領軍隊前去抵抗,還獲得神宗親口嘉獎,這一幕深深烙印在陳矩的心里。
原來當太監并不比誰低賤,一樣有機會報效國家。在高忠的培養之下,憑借著聰慧勤奮,陳矩逐漸在宮廷當中嶄露頭角,越來越多的接觸政事。
其他太監如果領到出宮辦差的活,一定會想盡辦法從中間撈油水,但是陳矩向來隨遇而安,從不斂財,路見不平還非常愿意出手相助。
後來,陳矩從高忠手中接過司禮監秉筆太監的職位,還獲得監管東廠事務的權利。不止是因為辦事能力強,更因為他始終盡心盡力地做事,不以權謀私。
提起明神宗,很多人應該都很熟悉,他是歷史上有名的懶皇帝,在位期間長達二十多年沒有上朝,其中的大部分政務就是由張居正和陳矩處理。
可以說,若不是碰上陳矩這麼正直、好學、有能力的人,明神宗的日子可能沒有那麼好過,特別是在張居正離世之后,陳矩承擔起大部分政務。
從萬歷二十六年到萬歷三十一年,朝廷上下都籠罩在妖書案的陰影之下,這場風暴到現在都沒有確切的定論,成為史上一樁懸案,而陳矩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當時朝廷上下經常為著明神宗立太子這件事吵來吵去,明神宗偏寵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朝中大臣卻堅持立長子朱常洛。
鄭貴妃為了給兒子增添砝碼,提高影響力,就自掏腰包在當時流行的《閨范圖說》后面加了一個章節,里面將自己與皇后相提并論。
這一舉動引起文人震動,然而明神宗卻裝聾作啞,當做沒有這回事,眾人紛紛表示不滿。
有一天,京城官員上朝前,發現家門口都放著一本名叫《憂危竑議》的帖子,暗示國本之爭,矛頭對準鄭貴妃進行聲討。
這時候明神宗迫切想要出手壓制,可是已經來不及,連背后操控的人都找不到。他只好下令給陳矩,要求東廠徹查。
然而這件事情連頭緒都沒有,根本無從查起,因此好多官員為了坑害對手,開始捏造證據,擾亂視聽。
有些人還偷偷給陳矩塞禮物,希望他順手幫忙清理打壓政敵,但都被陳矩嚴詞拒絕。
而且在整個查案的過程當中,陳矩都在盡量的降低傷害,不管是誰,只要到了他的手里,都會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沒有屈打成招的事件發生。
後來案件牽扯實在太大,搞得京城人心惶惶,剛好陳矩抓到一個無賴,假借嫌疑人之名敲詐鄭貴妃
,為了降低妖書案的影響力,陳矩當機立斷,趁此結案。除了妖書案之外,陳矩掌握的權利越來越多,他在帝王面前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有時候面對神宗的突然發難,其他人都不敢阻攔,只有陳矩始終良言相勸。
對于帝王,陳矩能夠做到直言進諫,對于下屬,陳矩也能夠約束到位。在他執掌東廠期間,冤假錯案很少出現,京城百姓提到他都稱其為「佛」。
陳矩為人處世與師父高忠一脈相承,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從來沒有過以權謀私的事件發生,更不會因為自己權勢過人便驕傲自滿、勒索官員和百姓。
有一次,陳矩外出辦事,剛好路過家鄉附近,就想著回去看望家人、祭拜祖先,全程沒有驚動過地方官員和百姓,與其他張牙舞爪的太監行為大相徑庭。
自從陳矩進宮之后,讀書學習便是他的立身之本,所以閑暇時間,陳矩都用來吟詩作畫與讀書,若是不說他的身份,完全就是一副清貴書生的樣子。
即便是後來身處高位,不缺錢財,陳矩的生活還是照樣節儉,從不貪圖享樂。
「祖宗法度、圣賢道理」是陳矩一生的行為標準,直到後來他成為像自己師父一樣的人,影響著后代更多的太監。
如此傳奇的陳矩連去世都充滿神奇色彩,有一次到他上值時間卻沒有出門,被人發現的時候已經在房內坐化,明神宗得知消息之后便吩咐用僧人的禮儀安葬他。
明朝的文臣是出了名的難討好,但是陳矩卻用自己的實際行為獲得他們交口稱贊,死后愿意扶棺相送。能以宦官之身獲得百官認可,這在整個封建王朝當中都是絕無僅有的。
甚至直到現在,有的人讀到明史的章節,都會被陳矩的行事作風和歷史功績所打動,自發前去祭拜。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