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的大山里,有著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這也使得生活在山區附近的老百姓,一年四季都能在山里找到純天然的野生食材。春天的野菜,夏天和秋天的野,冬天的植物根。
而現在已經入冬了,正好是挖植物根的好時節,那麼有哪些植物的根可以挖來吃呢?那可就太多了,不過要說哪種植物的根最容易挖到,葛根無疑是其中一種!
很多農村的朋友在冬季農閑之余,就會扛著鋤頭去山里挖葛根。其實,很多農民朋友挖葛根都是習慣了,因為在過去那些比較艱苦的年代,葛根算得上是非常好的「救饑糧」了。
但大家知道嗎?葛這種植物,不光根能食用,它還全身都是寶,價值很高的,值得我們好好了解。本期,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下這種價值很高的植物。
應用歷史悠久的植物
葛是豆科葛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在我國廣泛分布,除新疆、青海及西藏外,幾乎遍及全國各地。
由于其繁殖力很強,使其野生資源十分豐富,不管啥時候去山里采挖,都不用擔心挖絕。
由于野生資源豐富,在民間,人們通常把葛稱作「野葛」。對于這種野生植物,絕大部分朋友最了解的部分或許就是它的根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葛根」。
原因很簡單,葛根可以食用。在深秋時節,去山里將葛根挖回來之后,清洗干凈,反復錘錘打打,把它根當中的淀粉打出來,經過幾次沉淀洗粉之后,就可以得到潔白如雪的葛粉。
葛粉的食用方法和藕粉差不多,用開水沖開就能吃,這在以前可是很受山區老百姓的喜愛,既能填肚子,又清涼解熱!所以,葛根也常作為荒年的救饑糧!
但要說葛這種野生植物只有吃的作用,那你就太小看它了。
葛的名稱最早出現在《詩經》當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這里就說了當時古人采挖葛根的情形。此外,在《葛覃》寫道「葛葛之覃兮,葛蕞累之,萋萋二黃鳥于飛,集于灌木。」描繪了女性勞作的畫面,青碧如染的葛藤蔓延柏川谷,表達了葛古來便是農作物的特性。
既然說到葛在我國古代便是農作物,那麼古人用它來做什麼呢?做衣物、農具、中藥材。
先說做衣物,葛的藤莖當中,富含纖維,這些纖維就能用來制麻織布。根據記載,早在堯舜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葛藤當中的纖維來制麻織布,織出來的布則叫做「葛布」,用葛布制成的衣物則叫做「葛衣」,根據葛布粗細情況的不同,葛衣的叫法也不一樣,粗布葛衣叫「綌」,細布葛衣稱「絺」。
到了我國唐乾封元年(666年),葛布也被稱作「郁林葛」,被列為貢品,延續一千余年左右。
至于現代,葛布已經很少了,但在我國云南雙江邦丙布朗山的布朗人保留著「葛布」這種古老的手工工藝。
再說農具,葛用制作農具其實和制作衣物的過程差不多,也是先用其藤中纖維來制麻,再將制出來的麻經過簡單的加工,制成麻繩、麻袋,用葛制成的麻繩、麻袋也被稱作葛繩、葛袋。
最后便是中藥材了,很多朋友都知道葛藤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藥用價值也十分的不錯,但葛身上除了葛根之外,葛藤、葛花、葛葉、葛谷也均可入藥作為中藥材使用,葛藤、葛花、葛葉不必多說,自然就是它的藤莖、葉子和花,而這葛谷則是葛的種子。
作為中藥材,葛身上自然是葛根的藥用價值最高了,但其他部位也不可忽略,其中葛花和葛谷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有著清涼、解酒、降壓的作用,在《名醫別錄》當中就有記載:「葛花,消酒」。
而在民間,葛花也被認為是「解酒神器」,有「葛花滿把能消酒」一說。很多老一輩的山民在飲酒之前,先喝一碗葛花煮的水,有助于預防喝酒時醉酒。當然,葛花也能曬干當茶喝,同樣有助于解酒醒酒!
看到這里,是不是才發現葛的價值很高呢?其實,葛確實是一種全身是寶的植物,藤能織布,花能解酒,根還藥食兩用,值得大家重視起來。
若是你們家鄉的山上有這種植物,也可以每年去采挖一些回來用,不然以它那強大的繁殖力,沒個幾年就能蔓延到整片山坡,其他植物都會被它的藤條和葉子所覆蓋,不然葛在國外也不會成為令外國人頭疼不已的入侵植物了。
各位朋友,你們去山里采挖過葛根嗎?你覺得葛的價值是不是很高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